《港区国安法》淘空香港新闻自由

香港言论自由报告

第2章

对于有批评指《港区国安法》有碍新闻自由时,香港政府会予以反驳,称香港传媒机构的数目正不断增加。它没有提及的是,数目上升主要由于多了不少大陆媒体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当局也不会提及,在本报告涵盖的时期内,起码有12间传媒机构直接或间接因为实施国安法而结束经营(见表一)。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大量的传媒倒闭,在香港是史无前例的。

最瞩目的例子是,支持民主的《苹果日报》停办和多位资深记者因国安控罪而被捕。根据现有纪录,十名新闻工作者及四间机构(见表二)因从事新闻工作,被当局根据国安法或《刑事罪行条例》的煽动罪加以起诉,一举重创新闻自由。另外,还有八名人士因为他们在传媒机构担当的角色被拘捕或通缉。

正如作为国际记者联会属会的香港记者协会在过往的言论自由年报所指出,香港主要媒体之中,大约85%的东主及高层行政人员早被北京或香港政府所拉拢,而《苹果日报》很明显是个例外,随着《苹果日报》的倒闭,传媒情况更为危险,这对仍在运作的传媒,造成严重的寒蝉效应,也损害他们非常重要的监察角色。

Apple Daily journalists hold aloft the newspaper’s last edition outside their office on June 24, 2021. Unlike many other media outlets affected by the 2020 National Security Laws, Apple Daily’s staff were criminally charged and the newspaper was forced to close. Credit: Daniel Suen / AFP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大量的传媒倒闭,在香港是史无前例的。

《苹果日报》之死

由黎智英创办的《苹果日报》及其母公司壹传媒,是这次打压行动中最备受针对的目标,该报于1995年创办以来,便勇于批评中共,并且一直支持行政长官及立法会实行双普选、在香港回归纪念日举行的反政府七一游行丶2014年雨伞运动及2019年反对修订逃犯条例运动等等,更经常严厉批评政府施政和揭露高官丑闻。

《苹果日报》的取态令它吃尽苦果:该报记者被禁止到大陆采访,也遭到广告商有组织性的杯葛,部分记者更被起底。大陆媒体还不时发文批评,指责《苹果日报》是抹黑香港声誉的文宣机器,而黎智英则被指为「民族败类」,充当「外国势力反中乱港的政治工具」。

尽管政治及经济压力日渐增加,《苹果日报》继续运行无阻,直至2021年6月17日早上,国安执法当局出动超过五百名警务人员突击搜查该报大楼,并拘捕5名主管和取走至少40台储存有新闻材料的电脑。在时任保安局长、现任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指令下,该报的银行户口被冻结,令该报陷入朝不保夕的财政状况。据壹传媒独立董事祈福德(Mark Clifford)理解,壹传媒其他账户虽然有钱支付紧急开支,但只要用来支付被冻结户口通常支付的款项,港府便会把这些户口也冻结。

搜捕行动之前一个月,李家超亦曾运用国安法来冻结《苹果日报》创办人黎智英持有逾七成、时值约三亿港元(折合约3820万美元)的壹传媒股份和他名下三间公司的银行户口。也就是说,他不能如往常一样,当《苹果日报》有财政需要时出钱解困。

大陆媒体还不时发文批评,指责《苹果日报》是抹黑香港声誉的文宣机器,而黎智英则被指为「民族败类」,充当「外国势力反中乱港的政治工具」。

根据《港区国安法第43条实施细则》,保安局局长毋须法庭批准,只要有理由怀疑某人或机构损害国家安全,便有权下令冻结其资产,但作出命令的理由,却没有明确的标准。

银行户口被冻结的后果是该报出现资金短缺,无法支付薪酬、印刷物料以至其他费用,困难实在是无法克服。在这情况下,加上主笔被捕、记者大量流失,该报别无它法,只有结束营运了26年的报章。警方采取行动后一星期的2021年6月24日,《苹果日报》出版了告别号,发行量达到破纪录的一百万份。

李家超试图安抚公众,指搜查行动不会影响新闻自由,强调执法行动无关新闻工作,而是要阻止有人「涉嫌利用新闻工作为工具,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负责国安行动的高级警司李桂华向在场记者表示,《苹果日报》及其网上平台自2019年以来,发表三十多篇中英文文章,呼吁外国制裁香港和中国,但他未有再详加解释。令人不安的是,他指出,勾结境外势力罪毋须传媒有一个外国伙伴。该罪行的最高刑罚为终身监禁。

包括香港记者协会在内的八个传媒工会及组织发表联合声明,称当局搜查及查封《苹果日报》引发业界恐惧和恐慌,更担心国安法或被「武器化」,用作对付新闻传媒,从而制造寒蝉效应及自我审查。

英国、美国及欧盟都指出,警察的行动显示国安法正用来镇压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美国更指称,落案检控的背后,具有政治动机。

也有人恐惧《苹果日报》倒闭之后,再无法听到异议的声音。新闻学教授苏钥机说,敢言的反对声音难以见容于其他仍然出版的报章,因为《苹果日报》结业后,其他报纸更不会担起社会批评者的角色。他的同事陈惜姿补充说,这代表香港再容不下反对声音,而今次倒闭也冲击大家对「一国两制」管治方针的信心。

Current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 John Lee speaks to the media before an Executive Council meeting on September 6. John Lee, a former policeman, oversaw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ng Kong’s national security law as its undersecretary of security. Credit: Isaac Lawrence / AFP

记者遭控煽动罪

2021年12月28日,黎智英和《苹果日报》6名前雇员被加控殖民地年代的煽动罪,这条《刑事罪行条例》中的控罪订明,意图引起憎恨或藐视特区政府、香港司法,或激起对它们的离叛的任何行为,均属犯罪,发表文章也算在内;而凡是「刊印、发布、出售、要约出售、分发、展示及/或复制煽动刊物」的人士,均可能被控,意即单是言论内容本身也可面对法律制裁。

入罪与否,全取决于言行是否被认定有煽动性,不必有任何行动。当局可单凭文章内容,推断作者或刊印者是否有煽动意图,无需考虑该等言论有否导致任何公共秩序被破坏,又或者煽动意图能否实现,均可予以起诉,初犯罪成可判监两年。

尽管国安法和《刑事罪行条例》的罚则各有不同,但被告人大多立即失去人身自由,因为两者的保释门槛比一般案件要高。法庭处理一般刑事案件时,通常都会批准保释,反观国安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非法官有充足理由相信其不会继续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不得准予保释。」由此,黎智英和《苹果日报》6名前雇员涉及的案件今年5月转解高等法院原讼庭排期审讯时,一直被还柙;到了今年8月22日,黎智英提堂时拒绝承认有关国安法的控罪,一旦罪成,可能被判终身监禁。

前后不到半年,全港读者量数一数二、付费网上订户超过五十万的上市报业集团便给干掉。它的迅速消亡,反映适用于传媒的法律出现根本性变动。简言之,国安法给予港府一种足以扼杀私有产权丶言论自由丶人身自由以至法治传统的有力武器。

表一:因应《港区国安法》而结业的媒体

*加山传播和够姜新闻在宣布停止运作后,间中有在脸书专页上发表声明或作出呼吁。

国安法给予港府一种足以扼杀私有产权丶言论自由丶人身自由以至法治传统的有力武器。

彻底铲除壹传媒

香港当局亦开始连串行动,逼使《苹果日报》的东主壹传媒停止运作。《苹果日报》和《壹周刊》停刊后,香港联合交易所于去年7月去信壹传媒,查询它能否维持足够的业务和资产以保持其上市地位。当时壹传媒仍有经营台湾和北美的苹果日报网上版,以及香港印刷和手机游戏业务。

随着四名董事离港和几位高层人员被扣押,壹传媒的困境日趋恶化。在港董事之中,仅得一人仍享人身自由,而最大股东黎智英的71%股权,由于已被冻结,因此无法行使其投票权。

另一个结束壹传媒的方法就是清盘。2021年7月底,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委派审查员,调查壹传媒有否管理失当。审查员于9月中提交中期报告,加上证券及期货监察委员会的调查发现,陈茂波遂于9月底向高等法院申请将壹传媒清盘。法院于10月中批准财政司司长委任临时清盘人,以处理壹传媒的资产,包括洽谈出售台湾及香港的业务。

到12月中,高等法院开庭聆讯清盘申请,但此时壹传媒余下的四名董事已辞职三个多月。在壹传媒没委派法律代表参与聆讯,也无人提出异议下,法庭下令壹传媒即时清盘。

Hong Kong financial secretary Paul Chan Mo-Po walks past media photographers before entering Hong Kong’s legislative assembly on July 13. In September 2021 Chan sought privileges from the High Court of Hong Kong to liquidise Next Digital following the seizure of the news outlet’s assets in June 2021. Credit: Vernon Yuen / NurPhoto / NurPhoto via AFP

新闻传媒适应求生

面对言论自由环境出现极端变化,媒体没有多少选择。一是步步为营,尽力避过政治红线,与国安法共存,同时做好最坏打算,减少损失。

《苹果日报》停刊三日后,网上媒体《立场新闻》宣布立即将6月以前的评论文章下架,降低触动红线的风险,并暂停接受赞助,以免网站一旦被迫停运而浪费支持者的金钱;它同时做好最坏打算,就是先遣散员工,给予赔偿,再重新聘任,以免资产被冻结后无法支付遣散费及人工;而八位董事中有六人辞任,只余下二人。

传统媒体争取与国安法共存的同时,又保留所有文章。每天都刊发评论和专栏文章的传统报章《明报》马上作出反应,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加上类似免责声明的注脚:「在本网发表的时事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尽管《明报》加上免责声明,翌日仍爆发争议。该报一篇文章批评当局拘捕媒体负责人,实属「大清算」,并有转移视线以掩盖立法会投票率低,反映「人心尚未回归」的事实。三天后,北京在港喉舌《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质疑《明报》是否有意接替《苹果日报》的煽动角色;并指文章后面附加的免责声明并无作用。警务处长萧泽颐亦有类似看法,表示免责声明既无保障作用,亦不能免去犯法言论的刑责。

当局至今未对《明报》采取行动,但有关评论却叫人心生恐惧,因为一篇批评时政的文章,即使没有挑起暴力、仇恨或叛离,报章依然无法安心。

表二:因新闻工作而被检控的媒体人

《苹果日报》(已停刊)和壹传媒(已被清盘)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妨碍司法公正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勾结境外势力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立场新闻》(已结业)

  •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 • 串谋发布煽动刊物

网台D100频道

  • • 串谋作出具煽动意图作为

    • 洗黑钱

Media tycoon Jimmy Lai is escorted into a 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van outside the Court of Final Appeal in Hong Kong on February 1, 2021, after being ordered to remain in jail while judges consider his fresh bail application. Credit: STR / AFP

对新形势最大反应的,是媒体自行了结,以免警员临门时面对同一结果。

媒体和记者离港保安全

面对新环境,有些传媒选择出走。七年前在香港创办、提供深入报道的收费网站《端传媒》,于去年8月将总部搬到新加坡。执行总编辑胡婧在成立六周年的公告中承认,六年来「自由的道路变得愈加艰险」,香港新闻自由在世界的排名亦大幅下滑,但没有解释搬迁决定是否与《港区国安法》有关,只强调《端传媒》会继续报道中、港、台时事专题,并关注世界变化。

个别新闻工作者亦选择离去。资深传媒人韦安仕(Steve Vines)去年八月宣布离开他居留三十五年的香港。他自言是害怕国安法下的「白色恐怖」而离港返英,并指出「没有心智正常者会认为,对新闻工作者而言,香港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他向《金融时报》透露,自己被亲北京人士视为眼中钉,并曾经遭到警告。

媒体自行结业

对新形势最大反应的,是媒体自行了结,以免警员临门时面对同一结果。《苹果日报》停刊三天后,网媒《852邮报》以「政治气候急转直下」为由,立即将所有视频下架。取得四万人点赞的网媒《米报》,则决定于2021年7月1日关闭脸书专页,理由是「人手不足」。另一曾获人权新闻奖的网媒《加山传播》,则于11月停办,据说与创办人冯达浚因参加民主派立法会初选被捕后不准保释有关。冯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并还柙候审。他申请保释被拒,据报是由于官方曾指控《加山传播》为「煽动平台」,该网媒随即宣布遣散所有在港员工。

多数媒体仍抱观望态度,直至《立场新闻》在国安当局强大压力下倒闭(见下)。《立场新闻》创办于2014年底,强调编采独立自主,坚持报道真相,守护民主、自由丶人权等核心价值,并以非牟利原则经营,并屡获新闻奬项,又两度荣登香港中文大学民意调查的网上新闻媒体公信力排名榜榜首。

2019年反对可以把被控告人士送返中国审讯的修例运动爆发以来,《立场新闻》长时间直播反修例行动及警民冲突场面,不时被警方及支持政府人士针对。它的多篇报道,曾被多位特区高官及亲北京媒体点名批评。

Hong Kong Police officers gather outside the High Court on July 30 for the trial of Tong Ying-Kit, the first person to be tried under the 2020 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aw. Credit: Isaac Lawrence / AFP

《立场新闻》的丧钟

2021年12月29日早上,警方派出二百警力,搜查《立场新闻》,并拘捕六名现任及前任董事,冻结六千一百万元资金。到了下午,《立场》便宣告即时停业,遣散六十多名员工,又结束英国分社。对于是次执法行动,时已升任政务司司长的李家超又重弹旧调,指责有人利用新闻从事非法勾当,是新闻界的「害群之马」,当局定必严厉打击。

不过,严辞谴责背后,不外是又一次以言入罪的检控,当局单凭媒体发表的内容,推断文章带有煽动意图,从而提出起诉。高级警司李桂华当时说得清楚不过,他指《立场》有多篇文章是煽动文章,意图引人憎恨政府及香港司法,并煽惑他人使用暴力。他说另一些文章罪犯国安,不是煽动分裂国家及颠覆国家政权,便是呼吁外国制裁香港和中国等。

到2022年6月,《立场新闻》 前总编、前署理总编及《立场新闻》母公司均被控以「串谋发布及/或复制煽动刊物」一罪。被告人虽没被控以国安罪行,但《立场新闻》的资金仍被冻结。法庭已将案件排期10月31日开始审讯。

有《苹果日报》的先例在前,《立场新闻》迅速瓦解,也就毫不意外。不过,今次触目之处,是国安官员李桂华明言,「煽动刊物」不限于评论文章,还包括新闻报道。他解释,国安处警员的着眼点不是针对诸如国际制裁的某类新闻,而是找出哪些报道有煽动意图。换言之,所有报道都收入国安调查的范围之内。

据报道,被指犯禁的新闻报道包括维吾尔族人受访时批评新疆再教育营的状况丶流亡海外人士谈及国际制裁丶「泛民47人初选案」被还柙者何桂蓝的专访丶前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副主席邹幸彤获「中国杰出民主人士」奖等等。

警方亦点名批评一篇以中文大学冲突两周年为主题的报道,当中访问一名中大毕业生,回顾2019年反修例运动期间中大校园的激烈警民冲突,该篇报道被指「煽动仇警情绪」,美化违法行为云云。

Stand News editor Patrick Lam is handcuffed and escorted by police after the deployment of police to search the news outlets’ Kwun Tong premises on December 29, 2021. Patrick Lam and other Stand News editors have since been charged with conspiring to publish seditious content. Credit: Daniel Suen / AFP

总编辑及行政总裁李月华解释,社会急剧变化,使她无法拿捏一个报道或一句说话会否触犯法例。

更多新闻媒体冚旗

国安官员的执法考虑,反映政治红线正伸入新闻报道,顿时引起一阵倒闭潮。一些网上媒体如《知线新闻》、《香港独媒新闻》丶《香港网络广播电台》等,迅即宣告停运。《知线新闻》表示,再无法确保记者及摄影师在国安法下安全无虞;《香港独媒新闻》则为免误触国安法而决定解散。

2022年1月2日,成立五年丶屡获新闻奬项殊荣的网媒《众新闻》亦决定停办。总编辑及行政总裁李月华解释,社会急剧变化,使她无法拿捏一个报道或一句说话会否触犯法例。在《立场新闻》倒闭时,《众新闻》主笔杨健兴已担心「煽动」的界线宽阔,即使事实报道如指出防疫政策的毛病,若令市民对政府反感,亦可能被控煽动。四天后,他更坦承不能清楚掌握执法的界线,难以确保新闻工作人员的安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停办。

再隔一天,由著名时事评论员丶前立法会议员黄毓民创办的《癫狗日报》,宣告结束网站及脸书专页。黄解释,《立场新闻》评论文章若被视作「煽动刊物」,《癫狗日报》难免「一定中招」。由黄创办的另一网台MyRadio,则把香港制作的时事节目暂时全部下架。

总部设于美国华府的自由亚洲电台,亦为规避风险而暂停粤语频道在香港制作时事节目。该电台于2月向节目评论员发出的电邮指出,鉴于香港「国安红线」无处不在,身处当地的评论员与主持人得不到《基本法》对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所以决定停止制作包括由中国问题专家刘锐绍及社会政策学者钟剑华主持的三个时事评论节目。

网媒《热血时报》则在2022年5月中遭国安处人员上门要求删除一些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网媒负责人随即按要求一一删除,而警方则没有采取其他执法行动。问题是,内容若无触犯法律,当局何以要求移除?警方拒绝评论案情,《热血时报》亦不愿公开下架的内容。

然而,亦有传媒像传真社般若无其事地经营下去。该社于2015年经众筹成立,以调查报道为主,曾经屡获香港及区内的新闻奖项,订户除了本地传媒机构,还包括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及《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

今年4月,传真社揭露,时任特首唯一候选人李家超的两名儿子均与负责选举特首的选举委员会委员共事。5月初,该社又查出「安心出行」安卓版本的应用程序,内置人脸识别模组,但市民全不知情。

一日后,该社遭到黑客入侵,超过三千七百名订户的电邮地址被存取。到了6月10日,传真社宣布,「是时候告别了」,并即日停办,没有解释原因,但没有提及有何财政困难。

新闻自由已死?

在国安法和煽动法的压力下,一直支持民主并且有庞大读者群的两大独立媒体先后倒下;另有至少十间较细的独立媒体,认为无法承受风险而自行解散。因此,批评政府的调查报道及评论若非完全消失,也变得十分罕见。事隔一年,独立的媒体已所余无几,他们都不能不有所顾虑,在政治红线之间寻找生存空间。有部分依然深信新闻事业的目标是监察权贵,但现在为生存计,也必须干一些过去所不齿的事,例如自我审查、避开敏感题材或者让无聊故事占去大量篇幅。形势如此危急,新闻自由即使未正式死亡,起码丧钟已经敲响了。

在国安法和煽动法的压力下,一直支持民主并且有庞大读者群的两大独立媒体先后倒下